習慣是一種神奇的東西,有時它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加高效,有時它卻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障礙。但是,你知道嗎?習慣的形成其實是涉及到腦神經學與心理學的。2012年,一本名為《習慣的力量》的書籍提出了「習慣迴路」這個科學理論。
依據習慣迴路理論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
理財習慣的養成需要建立穩定的習慣迴路,這種迴路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自動地進行財務決策,進而達成財務目標。依據習慣迴路理論(Routine),我們必須從提示(Cue)、慣性行為、獎酬(Reward)和渴望等方面來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。
首先,提示是理財習慣迴路的第一步。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筆支出或者收入時,就會產生提示。因此,為了建立理財習慣,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財務狀況,並且將其視為提示。例如,每個月的固定支出都可以被視為提示,如房租、水電費、網路費等等。將這些提示統一紀錄在一個表格中,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財務狀況,並且更好地制定財務計劃。
其次,慣性行為是理財習慣迴路中的重要因素。當我們經常做某件事時,它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性行為,並且自動地在我們的大腦中建立習慣迴路。因此,為了建立理財習慣,我們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,例如定期存款、每月做預算等等。當這些行為變成習慣後,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進行這些財務決策,並且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思考。
渴望是建立理財習慣迴路中的重要因素
再者,獎酬也是理財習慣迴路中的重要因素。當我們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時,我們可以獲得經濟上的獎酬,例如減少支出、增加儲蓄、購買投資等等。這些獎酬可以強化我們的理財習慣迴路,並且激勵我們繼續進行良好的財務決策。
最後,渴望也是理財習慣迴路中的重要因素。當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理財目標時,例如買房、結婚、旅遊、退休等等,就會產生渴望。這種渴望可以成為我們建立良好理財習慣的動力,讓我們更加專注和有動力地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。例如,當我們渴望買房時,就會更加注重儲蓄和投資,以增加自己的資產和實現買房的目標。
另外也別忘記,改變舊有的習慣需要「信念」的支持。唯有真心認為可以改變,那麼新的習慣才有機會覆蓋舊有的習慣。最後,透過建立財務目標、時刻關注財務狀況、培養定期存款和預算等良好財務習慣,每個人都可以建立穩定的理財習慣迴路,並且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。